7月26日上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全面小康 奮進山東”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濟南專場。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4月2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開啟了濟南建設起步區的嶄新篇章,對標雄安新區,學習浦東新區,堅持未來眼光、國際標準、黃河特色。從規劃開始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力打造集中展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效的示范窗口。
濟南市委副書記、市長孫述濤在會上表示,去年10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擘畫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宏偉藍圖,其中明確提出支持濟南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6月26日,濟南市委十一屆十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意見》,明確了“五年成形、十年成勢、十五年成城”的“三步走”發展目標,對起步區規劃編制、生態保護、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改革開放示范窗口等工作作出了具體的安排部署。
“起步區的獲批建設,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深切關懷和厚望重托,歷史性地賦予了濟南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使命?!睂O述濤說,這不僅是事關濟南、事關山東長遠發展的大事要事,也是事關國家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問題,具有重大的劃時代、里程碑意義。規劃建設好起步區,是濟南肩負的光榮使命,也是必須履行好的政治責任。
那么,在推進起步區規劃建設方面將重點做好哪些工作?
高起點抓規劃
打造集中展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效示范窗口
對標雄安新區,學習浦東新區,堅持未來眼光、國際標準、黃河特色,加快完善“1+4+16+N”規劃體系,也就是1個建設實施方案、4個綜合性規劃、16個專項規劃、多個專題研究,從規劃開始就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全力打造集中展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效的示范窗口。截止目前,起步區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規劃等綜合性規劃已形成初步成果。專項規劃方面,首批開展的綜合交通、市政基礎設施、藍綠空間、防洪排澇、節水型城市等5項重要支撐性規劃已形成規劃成果,核心內容已經納入到國土空間規劃。地下空間、綜合能源、公共服務設施、綠色城市建設、數字城市建設等11個專項規劃已形成初步方案。同時,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加快布局氫能、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體系,積極推進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建設,全面夯實綠色基底,未來起步區藍綠空間占比將達70%以上。
高效能抓建設
濟濼路穿黃隧道、鳳凰黃河大橋年內建成通車
聚焦建設節水典范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暢達城市、宜居城市、韌性城市的六大目標,圍繞當前“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工作重心,積極探索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加快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堅持交通先行,已開工“四橋四隧”跨河通道,濟濼路穿黃隧道、鳳凰黃河大橋將于年內建成通車。統籌布局市政、教育、醫療、文體等公共服務設施,市民中心已經啟用,黃河大道、山大二院北院區等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今年6月6日,集中開工了省實驗中學鵲華校區、黃河體育中心等25個公共基礎設施重點項目,總投資335億元。對標雄安新區,全力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積極布局無人駕駛等智慧應用場景,打造數字孿生城市,年內將啟用智慧城市運營管理中心、車路協同無人駕駛路演等一批試點項目。不久的將來,起步區將成為山東乃至全國產業廣泛聚集、資源廣泛匯集、政策紅利最為富集的高質量發展新高地。
高標準抓招商
起步區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6家
牢牢把握產業發展這個核心,在起步區實行“新區特辦”機制,高標準打造省市區一體化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大力實施商事主體登記確認制、工程項目“承諾辦”等開創性改革舉措,著力優化起步區營商環境,集全市之力招引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的產業項目。目前起步區已入駐世界500強企業16家,簽約項目81個,總投資2544億元。全球綜合規模最大、凈展覽面積51萬平方米的國際會展中心年內將舉辦首展;中科新經濟科創園已落地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計算技術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3家中科院分支機構和產業化項目,其中20兆瓦燃氣輪機項目完成點火試驗、填補國內技術空白;國內知名的智能電商項目已入駐黃河數字經濟產業園并投入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