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12月30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的“‘踐初心 辦實事’路燈設施提升改造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1年,市城市管理局以找準“小切口”辦好“關鍵事”入手,用心、用情、用力提升城市環境舒適感、出行安全感、生活幸福感,把實事辦在群眾心坎上。
心系群眾聽民聲、送光明。行道樹遮擋路燈照明,造成“燈亮、路不亮”現象,同時遇到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時,樹枝碰撞路燈,易造成燈具墜落,帶來很大安全隱患。7月6日,市城市管理局參加了12345熱線接聽暨“服務民生面對面”活動,期間,市民反映文化路、擂鼓石大街等路段存在行道樹遮光問題,給附近市民出行帶來不便。為解決群眾訴求,市城市管理局加強與其他單位的聯勤聯動,對行道樹遮光路段,進行現場勘查、逐一建立臺賬,并制定科學合理的修剪方案,將修剪工作盡量安排在人流、車流量較少的時段,集中組織施工作業,共修剪遮光行道樹4716棵。修剪后,照明充足的出行環境獲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評。
百年華誕架“彩虹”、亮街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營造泰城濃厚的節日“儀式感”,市城市管理局對泰城市級管理的過街天橋、游園湖面的景觀亮化設施加大巡修力度,并對部分設施組織實施更換大修。維修中,選用符合安全電壓運行標準的新型LED產品,在保證亮化效果的同時,又確保了設施安全運行。同時,還對漆層脫落、影響美觀的泰山大街、長城路、龍潭路等7條道路的路燈燈桿,全部粉刷了具有防粘貼、防吸污功能的面漆,共計粉刷路燈桿1797根,粉刷面積3222平方米,使過街天橋“彩虹”燈帶、夜間景觀燈飾、路燈燈具都煥然一新,為市民、游客休閑娛樂提供了優美的出行環境,有力提升了市民滿意度。
補裝路燈消暗區、解民急。環山路、岱宗大街、東岳大街、龍潭路等部分道路的橋頭燈或橋洞內照明設施缺失,形成暗區,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為提高照明度,市城市管理局組織在市級管理道路的橋頭和橋洞內,補裝照明設施,共計補裝路燈48根、射燈88盞,消除了安全隱患,提升了廣大市民出行的安全感、幸福感。
絕緣接頭助防汛、保安全。路燈電纜接頭均設置于檢查井內,處于低洼點,雨雪天氣容易導致接頭漏電。為此,市城市管理局采用了新技術、新工藝,將6741處路燈電纜接頭,全部更換為密閉式防水接頭,通過汛期使用驗證,防水接頭性能良好,降低了線路故障的發生率,確保了設施設備安全運行。
接地改造強“內核”、補短板。路燈接地線纜使用年限過長,容易造成銹蝕斷裂、接地電阻超標,尤其是采用扁鐵材質線纜接地,此類問題更加突出,是路燈行業內的共性難題。為此,市城市管理局組織技術攻關,開展技術革新,本著“修舊利廢”的原則,將“市管路燈老舊設施改造提升項目”回收的老舊電纜,作為接地母線,剝皮后以單芯線纜穿管敷設,制作接地電纜中間頭,成功敷設接地線纜12900米。經專業機構現場檢測,接地電阻均優于國家標準,既節省了資金,又保障了路燈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