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我市召開新聞發布會,市發改委、市中級人民法院、市民政局、市市場監管局、市稅務局分別發布各行業、領域“紅黑名單”認定、聯合懲戒工作情況。本次共發布“紅名單”2個,其中A級納稅人名單5389條,A級及以上社會組織名單24條;發布“黑名單”2個,其中失信被執行人12例,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3641戶(累計);發布“灰名單”1個,其中經營異常名錄企業19685戶(累計)。上述“紅黑名單”信息將通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信用中國(山東泰安)”網站推送至相關部門、并向社會公示。
信用聯合獎懲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也是社會信用體系制度運行的核心機制。2017年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完善信用聯合獎懲機制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2018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信用聯合獎懲子系統上線運行,我市基本建立健全了信用聯合獎懲工作機制,取得良好成效。特別是通過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行政審批、政策扶持、評先樹優等領域對嚴重失信主體予以限制,迫使越來越多嚴重失信、聯合懲戒對象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推動了我市社會信用環境的持續改善。
目前,我市已有19個單位(部門),主導認定黑名單22項,紅名單6項,重點關注名單3項,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已接收、公示紅黑名單信息1748條,重點關注名單12616條。市級層面已探索簽署了《關于對嚴重拖欠農民工工資用人單位及其有關人員開展聯合獎懲的合作備忘錄》1個,涉及市級部門23個,落地懲戒措施23項。市信用聯合獎懲子系統梳理國家部委聯合懲戒備忘錄44個,涉及部門35個懲戒措施1062項。在我市,對待惡意失信、嚴重失信必須嚴懲已成常態。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營造良好信用環境,信用懲戒對市場主體的強力約束至關重要,實施信用修復,給失信者改正錯誤、重塑信用的機會也不可或缺。按照國家和山東省有關規定,我市已建立健全行政處罰信用修復工作機制,通過組織信用修復培訓會議等形式,積極指導、幫助失信企業修復信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我委進一步作出了“信用修復”全程網辦、市級初審24小時辦結的公開承諾,并承諾針對抗擊新冠肺炎特殊需求,按照“一企一策”工作原則,提供定向服務。期間,市發改委對我市60余家擬報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1807家市級重點企業、122個市重點項目承建企業進行了失信狀況篩查,累計發現、并指導60余家符合條件的失信企業完成信用修復71條,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
6月24日,全市優化營商環境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議召開,市委崔書記指出,誠信就是發展環境,就是競爭力、吸引力、生產力,就是經濟效益。全市上下要堅持誠信為本,持續推進信用體系建設。要落實好聯合獎懲,建立健全信用信息應用、聯合獎懲措施兩個清單,不斷健全和完善信用聯合獎懲、信用修復工作機制,著力推動信用分級分類、差異化監管措施落地落實,堅持大問題必懲處,小問題盡量修復工作原則,切實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嚴格防范信用懲戒泛化濫用,不斷營造全社會知信、守信、用信良好氛圍。